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侯凯审计长提出“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徽省审计机关认真学习领会,以研究型审计为专题,深学细悟谋实,着力找准推进研究型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和宏观管理职能作用,推动安徽审计工作提质提效,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一、充分认识推进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意义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当前审计环境、对象和内容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着力破除思想僵化问题,注重理念创新。在面临新的审计领域、审计业务或组织实施重大审计项目时,切实做到研究先行,如在近期开展粮食购销领域审计时,安徽省审计厅先在局部地区开展试审,认真研究审计对象,探索审计思路方法,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梳理出重大违法违纪线索表现方式及核查疑点,再在全省审计机关全面铺开实施,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并就查处重大问题进行了移送处理,成为研究型审计的良好实践。着力破除思想懈怠问题,注重标本兼治。研究型审计是分析问题本质、追求审计价值的审计,不仅要针对问题表象,更要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2021下半年以来,安徽省审计厅坚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研究成果成报告、进专报,共报送审计专报12篇,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次。着力破除本位主义问题,注重整体协作。审计高质量发展客观要求开展全面深入的复合型审计研究,不同业务类型的研究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但又存在共同点和互通点,要避免重复、低端、无效的研究型审计,决不能在“一亩三分地”各自为政,整体协作必不可少,做好项目之间与项目成果之间的统筹非常重要,安徽省审计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责任机制的意见》,打破处室和单位界限,进一步探索和改进“1+N”的组织方式和研究方式,综合利用大兵团作战的研究优势和成果,提高了审计工作质效。
二、准确把握推进研究型审计的目标方向
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审计实践,要做到“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审计研究不是作秀式研究,需要深度思考。研究型审计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都需要充分的调研论证和组织实施,2021下半年以来年安徽省审计厅立足工作需要,从工作督导类、征集意见类、解决问题类、完善制度类等类型入手,突出重点,明确重点研究调研方向,细化研究方案,优化研究方法,并强化执行督导,常态化、定期化开展汇集、分析、总结,通过实化研究路径确保研究质量。审计研究不是盆景式研究,需要务实管用。研究型审计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是纯理论的学术性研究,更不是一事一议的课题式研究,而是与审计实践有机融合的应用型审计,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实现审计观念、思维方式、审计内容、技术方法和审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2021年8月以来,安徽审计机关以对标沪苏浙创新提升审计工作为研究方向,赴先发地区实地取经,找准问题、短板和差距,潜心学习借鉴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审计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审计整改追究责任办法》等多项制度,并付诸实践,运用案例汇编、研讨交流、专家授课等方式推动研究成果入脑入心、落实落细,融入具体审计实务。审计研究不是蜻蜓点水式研究,需要久久为功。研究型审计是从现象说明深入本质揭示的审计,必须熟悉掌握审计对象及相关行业领域的政治地位与意义、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情况,吃透相关业务类型和重点难点,这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作为佐证,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项目历练,是需要下苦功夫、笨功夫、水磨功夫的。2021年安徽省审计厅修订完善的审计实务导师制办法,明确审计研究作为师徒“传帮带”的重要纽带,建立以青年审计人才为主体的强审攻坚团队,在重点难点项目中强化人力资源调配使用,开展“审计青年大讲堂”“审计·微分享”“优秀审计项目案例交流”等活动,强化政治素养和研究思维,促进审计干部在研究型审计的磨练中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专业上的内行人。
三、细化实化推进研究型审计的具体内容
侯凯审计长强调研究型审计应当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做到“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这就必须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贯通闭合审前、审中、审后研究链条,推动解决审计工作存在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审前阶段要做到研究先行。要充分重视审前调查,梳理被审计单位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业务运行和管理模式等情况,明确审计思路,找准审计重点,科学制定审计方案。2021年下半年安徽省审计厅出台《关于定期报送省属金融机构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的通知》,进一步健全省直部门、省属企业、省属高校的全覆盖的审计对象资料库,及时收集整理、归纳分析,为研究型审计奠定坚实数据基础。审中阶段要做到研究统筹。在同类项目实施时,要做好项目的统筹与协同,注重整体谋划和靶向发力,对政策制度进行结构分析,对共性问题注重尺度统一,对复杂数据研究通用计算模块,通过研究成果的分享与讨论,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标准件”。2021年下半年省厅倡议探索推行“审计手稿”制度,鼓励审计干部围绕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计思路、审计方法、审计理念等方面撰写“战地笔记”,并进一步汇总整理,提炼总结成行之有效的实务做法。审后阶段要做到研究评估。以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为主体,通过研究型审计做好审计结果审后评估,积极开展审后复盘,强化行业领域综合信息开发,及时反映党委政府和社会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加强审计结果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的综合分析,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度挖掘问题背景、实质和原因,善于研究提炼审计成果,积极提出解决问题、优化管理、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四、压实落实推进研究型审计的主体责任
研究型审计必须牢固树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理念,强化全员研究型审计意识,形成领导重视、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绝大多数”,安徽省审计厅出台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办法,要求厅领导每年深入现场和基层调查研究时间不少于30天,对审计对象的调研率先全覆盖,对点多、面广、线长或易出现问题、易产生矛盾的工作,强化经常性调研,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思考钻研、带头解题破题,集中力量形成专题研究报告,持续推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规避风险、改进工作。业务骨干争做研究中坚力量。推进研究型审计工作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挥审计专业人才“智囊团”作用,谋划研究分析内容清单,加大对宏观政策、审计对象、审计立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建议、审计成果转化等方面,以及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同向发力的研究力度,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地统筹融合全省审计机关研究资料,并形成以审计智库为纽带的全覆盖、全方位、常态化与动态化的成果转化机制。审计干部不断提升研究能力。注重人力资源统筹,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突出项目实践锻炼,认真落实审计署关于加强研究型审计的要求,强化审计工作全流程、全领域研究型思维;建立健全研究成果研究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厅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安徽审计》《安徽审计信息》等载体,及时宣传推介重要调研成果;把研究型审计纳入机关干部培训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研究型审计开展情况作为对市及省直管县(市)审计局主要负责同志年度述职评议的重要依据,全力推进做实研究型审计,实现以研促审、以审带研、研审相长。(罗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