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

        闽东百丈岩:九位红军从这里纵身跳下

        来源:新宁德 发布时间: 2021-06-24 10:2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蕉城区虎贝镇百丈岩山顶。(郑维伟 摄)

          从宁德城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向西驱车一个小时,雨后群山苍翠欲滴,山重水复之处,百丈绝壁巍然耸立。谷底石壁上,叶飞书写的“百丈英风”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无声地诉说着80多年前的悲壮往事。

          早在1931年初,闽东地区就建立了工农武装。在叶飞的领导下,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宁德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成立。

          1936年10月,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新的“清剿”和封锁,时任闽东特委组织部长的阮英平率领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120多人,从连江罗源山区转战宁德,驻扎在虎贝东源村。这里群山环抱,中间低凹如碗,住着三十多户根据地群众。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蕉城区虎贝镇百丈岩山顶的百丈岩战斗纪念碑。(郑维伟 摄)

          中午时分,一阵枪响,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国民党保安团得到红军到达的消息,从洋中方向扑来。阮英平和指挥人员分析敌情后决定,从村子后侧向桃花溪方向撤退。

          当部队撤退至通往桃花溪的路口时,却与另一支敌军迎面相遇。原来,这次国民党省保安团以三个连的兵力,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向东源村包抄过来,妄图将游击队一网打尽。

          路口的左侧是高逾百丈的石崖“百丈岩”。红军且战且退,向百丈岩方向撤退。阮英平果断命令第二支队长阮吴润率20多名战士迅速抢占百丈岩高点。突然间。岩顶上射下密集的枪弹,几位战士当即中弹倒下。为了摆脱被四面夹击的绝境,23岁的阮吴润带领战士们迎着弹雨冲向岩顶,抢占制高点,阮英平率队从百丈岩左侧奋力突围。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蕉城区虎贝镇百丈岩谷底石壁上叶飞所刻的“百丈英风”大字。(郑维伟 摄)

          岩顶的激战,拖住了敌人,大部队得以从百丈岩左侧杀开一条血路突围。但阮吴润等9名战士被敌人逼到了百丈岩的边沿。敌人蜂拥而上,战士们不愿落入敌手,毅然砸烂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全部壮烈牺牲。

          陈文发经历了这场战斗,他当时是三纵队警卫班副班长。1988年,时任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陈文发回忆:“几天后,我地下党组织汇报说,地下工作者和群众化装成樵夫上百丈岩山峰一带找到了九位负伤掉队的伤员……在百丈岩悬崖下,躺着各种姿势的九具红军游击队员的尸体,有的斜压在敌人的尸体上,双手还紧卡着敌人脖子,有的手握着砸断的枪支……”

          纵队突围后,辗转闽东各地继续开展游击战争。1937年,闽东红军独立师和游击队在桃花溪集结,1938年1月移驻屏南,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2月14日,第六团北上抗日。

           

          当地红色志愿者余宏潮向记者介绍当年百丈岩战斗最激烈的地点。(新华社记者张逸之 摄)

          蕉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苏晓静介绍,此后,六团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多次战斗中屡立奇功,被誉为“百旅之杰”。

          “百丈岩战斗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在于九壮士用宝贵的生命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这支部队后来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值得后人永远铭记。”苏晓静说。

          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九位壮士的遗体抬到悬崖附近的黄土坡地上安葬。新中国成立后,民政部门将他们的遗骨迁入蕉城区革命烈士陵园。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称为“闽东版狼牙山五壮士”。

           

          位于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蕉城区虎贝镇东源村的百丈岩战斗展陈馆。(新华社记者张逸之 摄)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多方查证,确定身份的烈士有6位,他们是:阮吴润、冯廷育、余深德、高细瑶、谢兆量、何帮灿……几名壮士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9岁,最大的也才34岁。如今,仍有3名壮士姓名和年龄无法查清,也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

          2018年9月,在虎贝镇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东源村筹措资金40余万元,将王氏祖厅改为百丈岩战斗展陈馆,馆藏各种实物和历史资料100多件。其中,红军当年在此生火做饭熏黑墙壁的遗迹仍存,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上山放牛捡拾到的步枪标尺,成为展陈馆的镇馆之宝。

          百丈岩战斗后,东源村群众在百丈岩红军战士跳崖处立下了无字碑,趁上山砍柴放羊时偷偷烧炷香怀念红军,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山顶上,村民们树起了高高的红旗,百丈岩战斗的精神旗帜永远飘扬。(记者张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