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坚持以“三库+碳库”理念为引领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取得良好成效,“三库”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挂牌全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列为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等。截至目前,周宁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国字号”荣誉,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生态村,各级媒体多次报道改革经验做法。
改革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宁德地区由于炼钢铁烧木炭、毁林造田、项目建设大潮等大环境影响,森林覆盖率仅40.2%、绿化率仅55.5%,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深入闽东9县调研后,关注到林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把发展林业摆到了事关闽东脱贫致富的战略位置。当时,周宁县后洋村造林大户黄振芳,在中央“一号文件”引领下,带领全家开荒造林1207亩,引起了习近平同志的关注。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先后三次到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创造性地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科学论断。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这些重要论述,赋予“三库”理念新的维度、新的内涵。
创新做法
30多年来,周宁县深入践行“三库+碳库”绿色生态理念,在放大生态效益上下功夫,奋力蹚出逐绿奋进的乡村振兴“周宁路径”。
一、森林是水库,涵养水源、厚植沃土。一是建好主力军。积极探索“林长+”协作机制,建立公安、法院、检察院、林业“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实现绿水青山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管护。全方位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实现8.4万公顷林地均有专人负责、专人管护、无缝管理。二是育好生态林。坚持造林与育林同步、绿化与美化并行,森林覆盖率从42.8%增长提高到72.96%,林地绿化率73.98%,绿色家底逐年厚实。扎实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015年的9.33%下降至6.03%。三是护好水生态。累计投入水治理专项经费5.37亿元,从流经景区景点、村镇的重要流域入手,“一河一策”狠抓“绿水”保护战。截至目前,周宁县湿地面积从1990年的936.3公顷扩增至1732.52公顷,被列入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二、森林是钱库,点绿成金、生态富民。一是盘活资源要素。搭建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为各类生产要素提供线上登记公示、交易撮合、融资对接等服务,盘活农业生产资源。现已累计流转林地、茶园1.24万亩,融资1000多万元。二是打造产业体系。坚持扩规模、延链条、强特色、树品牌、补短板,着力构建“3+N”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周宁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2亿元、高山蔬菜产值1.93亿元、水果产值1.19亿元。三是聚焦富农增收。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药、林蜂、林菌、林下养殖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培育黄振芳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多家,个体种养户2600多户,总产值超过3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增收。
三、森林是粮库,生态赋能、粮稳民安。一是种好粮食。创新推出“垦荒贷”等金融产品,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在鼓励规模种植、优质高产示范片建设、品种繁育与试验示范等方面“发力”,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2年以来,全县完成抛荒地复耕复种5625.83亩,春粮种植面积13500亩,较上年增加3500亩。二是做强品牌。打造“周宁有鲤”区域公共品牌,构建“三品一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特优新”品牌价值体系,引领优质农产品跨出小循环、涌入大市场,经“周宁有鲤”背书的农产品平均溢价达20%。三是壮大企业。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发展策略,打造各具优势的农业基地,进一步夯实“粮库”根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森林是碳库,绿色赋能、低碳发展。一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开辟“森林是碳库”的价值转化通道,周宁国有林场完成全市首笔碳汇排放交易,后洋、苏家山等9个村卖出碳指标3.4万吨,生态资源量化为农民手里的“真金白银”。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龙潭工业园区“退城入园”为契机,设立3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推进18家企业完成技改搬迁,力促传统铸造业迈向绿色化、智能化。三是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围绕“把资源变项目、把资源变产业”的思路,谋划一批绿色能源项目,建成水电站39处,节约系统标煤10.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24万吨,有效为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经验启示
一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良好的生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二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积极推行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三是牢固树立经营森林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推进森林与医疗、康养、体育、文化等行业融合形成新业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中央部委网站
省、市政府网站
设区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县(市、区)政府网站
其他
中央部委网站
省、市政府网站
设区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县(市、区)政府网站
其他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隐私保护|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收藏本站 收藏本站 取消收藏本站
网站标识码:3509000001 闽公网安备:35099902000024号 闽ICP备11005255号
版权所有: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人民政府承办: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人民政府办公室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