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

        金融“春雨”润春耕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3-25 09:4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人间三月天,春耕正当时。

          走进蕉城区虎贝镇景源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黄祖厚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前不久,宁德农商银行虎贝支行成功为其发放贷款20万元,助其农场采购春耕农资材料,保障生产经营需求。

          去年,黄祖厚承包了100余亩土地,发展水稻、土豆、大豆等种植生产。然而,受疫情及自然气候等因素影响,农场收成欠佳,造成今年春种资金不足。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虎贝支行金融助理主动上门,不到1天时间助他顺利贷款20万,成功解决燃眉之急。

          “农时不等人,年年这个时候都需要流动资金,这笔资金为我们带来一场及时雨,我现在心里踏实多了。”黄祖厚激动地说,今年他有信心打个翻身战,补回之前的损失。

          无独有偶,得益于宁德农商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纾困贷款,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霍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解决资金难题。据了解,该公司基地位于霍童镇上洋村,主要种植金线莲和黄精两种名贵中草药,种植面积达70多亩。2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几乎覆盖了黄精所有种植区域。

          “这场雪,打乱了我们春耕备耕的节奏,需要再次投入资金引进专家进行挽救,多亏了农商行的这笔贷款支持,我们才更有信心把农业做好。”在基地里,宁德农商银行霍童支行客户经理与基地负责人宋细禄一同查看黄精存活情况,针对公司实际困难,全力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支持。

          进村队、到农户、上田间,精准对接涉农主体春耕备耕信贷资金需求,为春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眼下,金融“活水”助力春季农业生产的场景在我市各地频频上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成项并进行具体部署,提出金融政策支持、信用解决、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等关键性措施和意见,为推动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农村金融机构要有为,设(区、市)农商银行更应该打头阵、当先锋。”宁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鼎和说。

          记者了解到,为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日前,宁德农商银行发布《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2022年行动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和特色领域支持力度,深化推广“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等特色模式,为我市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在信贷支持方面,加大“五福”信贷产品投放,确保农业稳产增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资金需求。在“五福”框架下,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系列个性化、特色化信贷产品,重点做好 “先锋贷”“微码贷”“直通贷”推广营销。

          金融资源下沉一线,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截至3月15日,宁德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46亿元,累计向10.96万户农户,发放“三农”贷款109.63亿元,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大业。

          □ 记者 郭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