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得出的重大结论。我们要紧密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深刻感悟“两个确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努力把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
马克思曾经指出:“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事业越是恢弘壮阔,越是需要统一意志和行动,凝聚共识合力。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一个个重大历史关头力挽狂澜、砥柱中流,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关键在于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首先就在于缺乏一个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自身也经历了从不够有力到坚强有力的成长过程。遵义会议前,我们党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导致革命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张国焘在长征途中挟兵自重、另立“中央”,公然分裂党和红军,王明在抗战初期拉帮结派、我行我素,不听党中央指挥,都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再次从反面教育了全党。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并指出:“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只有一个核心”“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我们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使全党“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实践充分说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伟大飞跃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领导核心是党和国家事业决定性因素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扞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说明,正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时代、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践充分证明,正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恩格斯说过:“我们的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然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我们党在幼年时期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革命任务,不能以教条主义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为了找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着作,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尊重价值规律,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我们党结合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必须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的认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这些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就要从百年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把衷心拥护和坚决扞卫“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自觉行动,不断把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政治内涵,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历史告诉我们,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党就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的领导就会弱化,党和国家事业就难以顺利前进。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行动,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理解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这一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坚持不懈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自觉行动,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求真务实、接续奋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斗争精神,振奋共产党人应有的精气神,知难而进,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柴方国,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2022年第12期
中央部委网站
省、市政府网站
设区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县(市、区)政府网站
其他
中央部委网站
省、市政府网站
设区市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县(市、区)政府网站
其他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隐私保护|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收藏本站 收藏本站 取消收藏本站
网站标识码:3509000001 闽公网安备:35099902000024号 闽ICP备11005255号
版权所有: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人民政府承办: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人民政府办公室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