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

        寿宁:“文化+”加出乡村发展新活力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2-06 09:3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新春佳节,寿宁县精心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迎春文艺晚会等活动,推出北路戏、木偶戏、四平傀儡戏、剪纸传习等12个非遗演出,用一道道暖意融融的文化大餐向山城群众送上美好的祝愿。与此同时,寿宁还精心筹备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文化进万家、社区群星秀、元宵文艺演出等系列主题活动,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寿宁县以服务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推动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北路戏、冯梦龙、廊桥三张文化名片内涵,通过文化惠民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推进文化惠民

          “今天过足了戏瘾,太高兴了。”在梦龙广场,市民黄先生带着孩子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北路戏剧《天女散花》。连日来,寿宁县北路戏传承中心演员献演的《天女散花》等多出北路戏剧目一一上场,为当地群众送上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

          多年来,为了让北路戏更好地服务于民,寿宁县投入1560万元,拓建改造北路戏剧院,设立北路戏展示馆,扩大演员队伍,并发挥中心的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新编北路戏剧目,将北路戏演绎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持续到旅游景区、主题村落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推进文化惠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传承中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心创作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两年来,下乡开展文化惠民‘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公益演出200多场次。”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吴卫平说。

          “通过北路戏下乡,把高品质的文化业态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沉默的‘非遗’‘活起来’,让‘更好地保护,更好地传承,更好地共享’成为社会共识。”寿宁县委宣传部部长吴传洪说道。

          近年来,寿宁还以节为媒,深耕乡村特色节庆文化,走农文旅融合之路。举办下党闽派古琴馆游学活动、梦龙天池百花节、下党电商文化旅游节、大熟美食节、托溪乡采笋节、竹管垄高山茶开茶节、李家洋“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武曲大韩寿橙丰收节、凤阳葡萄丰收节等具有本土气息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近百场。逐步形成“一乡一节庆、一乡一特色”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同时,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乡村休闲游品牌,打造山地自行车营地、森林健身步道、茶山健身公园等具有体育特色的综合休闲体,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采摘、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培育乡土人才

          “咚咚锵,咚咚锵……”在舞动的线球引领下,两只金黄色的“狮子”时而左右翻滚,时而上腰旋转,时而伏地作揖……

          每到农闲时节,南阳镇龟岭村的“狮武队”的年轻队员便迎来了每天的“必修课”,大家集中在村委楼前的广场上进行“狮武”和“驮八仙”表演训练。

          龟岭村狮武队在寿宁和周边县(市)颇有名气。狮武队最早成立于明朝时期,他们将武术、杂技动作揉合在气势威猛的舞狮中,先后编创出“老鹰挫枝”“架上拱桥”“结科砣”等20多个高难度动作和“双狮戏球”“狮鬼”等10多个经典表演项目,经常受邀到各地演出。改革开放后,狮武队队员各奔东西,舞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08年以来,在县文体局和县老体协的支持下,龟岭村狮武传承人恢复了“狮武”“驮八仙”这两个传统文化项目。28名中老队员重新聚在一起,白天忙农活,晚上集中到广场练习舞狮技术和武术。平日里,狮武队经常受邀参加演出。

          渐渐的“狮武队”民俗文化演出有了名气,在他们的影响下,20多名喜欢表演的年轻人加入到“狮武队”,成立了青年队。几年来,经过传帮带,青年队已能独立进行狮武表演。不仅如此,不少在外经商或务工的年轻人,每年春节返乡时自发加入其中,一起学习武术、杂技、狮武技艺。

          龟岭村“狮武队”的成长史是寿宁培育乡村文化人才的缩影。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土人才。近年来,寿宁县大力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通过资源整合、下乡辅导、开办学习培训班等措施,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各类文化活动骨干。通过努力,扶持培育了乡村传统文化技艺、舞龙狮、民间北路戏、提线木偶戏等乡村文艺队伍86支,培养乡村文化骨干近700人,并提供舞台让人才大施所能、大展身手。

          传承非遗文化

          在宽阔的斜滩溪上,气势恢宏的双龙木拱廊桥如一条飞龙横跨两岸,将妈祖小公园、河畔栈道、江心公园连接成线,成为游客到斜滩古镇必游玩的人文风景点之一。

          斜滩,古称龙滩,是闽东四大历史文化古镇之一。上世纪70年代,镇内仅木拱廊桥就有10余座。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体现。

          如何让这一技艺重现人们视野中?党群合力,这个愿望成为现实。2014年6月,热爱公益事业的斜滩乡贤成立了斜滩社会公益协会。2015年初,经与镇政府商定协会成立了廊桥筹建理事会开始众筹建桥资金。在廊桥筹建理事会成员的带动下,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和村民们慷慨解囊、纷纷捐款。2016年1月,斜滩木拱廊桥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郑多雄的主持下正式动工兴建,先后历时3年多,至2019年12月竣工。

          党群合力,非遗文化传承成果遍地开花。为扶持民间力量传承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寿宁县委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对民间力量兴建的木拱廊桥给予资金补助。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托溪、犀溪、芹洋、大安等地群众掀起传承非遗技艺的热潮,新建造木拱廊桥15座。

          无独有偶。在寿宁北路戏的发源地凤阳镇,得益于政府与民间力量的支持,北路戏得到更好地保护。

          在各级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支持下,凤阳镇累计筹资1700多万元,建设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演艺中心、凤阳农民文化宫、凤阳镇北路戏文化休闲广场、北路戏发源地戏曲民俗文化展馆及凤阳北路戏校园传承培训中心。 通讯员 吴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