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

        看“红色观里”如何走向乡村振兴

        来源:新宁德 发布时间: 2021-06-25 09:5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红军路”步入,丰富的古民居资源,保存完整的革命遗址和红色印记一一映入眼帘;村子四面青山环绕,一溪秀水如练,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行走在福安市甘棠镇观里村,感受到的不仅有厚重的历史,还有她那生态宜居和小康写意。如今的观里,不仅是全国传统古村落,还是首批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作为闽东着名的老区基点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观里村曾是中共安德县委、安德县苏维埃政府驻地,革命前辈叶飞、曾志、阮英平等人都在这片红土地上留下历史的足迹,观里人民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然而,曾经的观里村远没有如今的风光。据该村支部书记黄志明介绍,1978年的观里村,没有电灯,没有村道,没有自来水,没有新房,群众没有自己的收入,全村没有一名高中生。到1991年时,观里村主要以种植水稻、生姜为主,人均口粮仅323公斤,人均收入仅58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仅0.4万元,全村仅有1名大学生。

           

          观里村纪念园

           

          红军路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观里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水、电、路桥、教学楼、村委楼等应有尽有,原先的“五无”早已成为过去。据了解,该村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对居住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南北两条村道,由村委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成了103幢别墅式村民住宅;建成岚边溪安全景观护岸、架设路灯100多盏、村庄完成改水改厕;农村幸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均投入使用,并对4座革命旧址、17座清朝中后期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

           

          古民居

           

          安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该村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目标,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茶苗繁育基地村作用与村子地处平原、毗邻镇区的地理优势,探索以“党建+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茶苗产业,实现农民增产増收。“除了培育金观音、龙井、安吉白茶、金牡丹等高优品种茶苗,销往全国各地外,村民们还利用农闲时光,为周边村落茶叶育苗户插苗、剪苗、拔苗等。”黄志明告诉记者,接下来,观里村将继续发挥多彩田园核心区域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优质的蔬菜、水果新品种,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村民在茶苗园劳作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观里村还组建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切实发挥志愿服务作用。通过红色旅游带动村里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深入挖掘“观里故事”,努力做好观里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人,不断推进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倾尽全力打造“红色观里”。

          (福安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