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9-07 09:18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阳光沙滩,鸥鹭翔集。盛夏时节,福鼎市嵛山镇东角村吸引了八方游客。临海而建的石头房,270度的玻璃观景台,海天一色的美景,犹如一幅清新的油画。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这几年,福鼎通过盘活资产资源、加大资金扶持,村企产业联建等发展方式,让村集体经济‘破茧化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福鼎市乡村振兴办副主任董群开说。

          资金支撑

          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劲”

          “东角村原来是有名的邋遢村,这几年,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和市里PPP项目资金的助推下,村庄建成绿色透水砖路面、公交车候车亭、户外拓展中心、观景平台等10多个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东角村党支部书记邱丽辉说。

          为解决大多数村没资金、融资难的问题,福鼎市委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和统一贷款等方式,强化乡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保障。2019年底,福鼎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振兴类别PPP项目,为福鼎市250个村完成9.2亿元贷款授信,分别给予试点村不超过500万元、薄弱村400万元、一般村300万元,并按占比不低于PPP项目贷款的35%用于村集体经营性项目。

          “除了贷款融资,福鼎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和330万元基层党建专项经费,奖励补助收益较好的集体经济项目;将旧村复垦指标出让金按不少于15%比例拨付给相关村,以小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部门资金发展集体经济。”董群开介绍。

          2016年以来,共补助集体经济项目9930万元,支持198个村共238个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平均每村每年增收3.45万元。

          资源盘活

          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码”

          坚持存量与增量同发力,两条腿走路,让资源资产发挥最大价值、实现收益最大化。

          贯岭西山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空壳村”,2018年前,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2019年,被确定为产业薄弱村。西山村巧打组合拳,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文化共建”等多元化发展途径,盘活村集体收益低下,处于荒废状态的220亩白茶茶园,公开招标,年租收入35万元。引进合作茶企,把全村1000多亩茶园进行有机改造,引进乡贤建设网红孵化基地“星云山舍”,实现村集体经济达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0802元。

          “一方面,开展集体资产资源大排查,盘活存量。全面摸排长期低价出租的承包合同,重新估值、重签合同,规范资源资产出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积极谋划新项目,培育增量,明确要求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必须留存,用于谋划生成新项目,特别是薄弱村每年要生成一个新项目、培育一个新增长点,带动村民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董群开说。

          2018年以来,福鼎依法依规收回21个村长期低价出租合同23份,累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平均每份新签订合同增加2.4万元收入;累计投入1.691亿元,组织199个村实施集体经济新项目,平均每年每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5.52万元。

          产业撬动

          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造血”

          海钓、观景、品尝海鲜大餐,位于佳阳畲族乡安仁村窑脚海域的海之梦海上田园综合体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佳阳畲族乡探索“村+乡办企业”发展新模式,抓住海上渔排综合整治契机,收储整合渔排指标资源,招商引进沙埕湾海之梦渔业有限公司,打造集“养殖、垂钓、住宿、餐饮、采购、旅游”等为一体的海上田园综合体,每年为全乡12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并带动100名群众就业增收。

          福鼎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孵化项目、发展产业,通过资源开发、物业租赁、股份合作、村民联动等8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进抱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101个村依托白茶优势产业,通过茶园茶厂出租、入股茶企业等方式推动村集体增收473万元,平均每村集体经济增收4.68万元。27个村通过帮助茶企SC认证收取服务管理费,平均每村每年可收益4.36万元。

          鼓励“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借鸡生蛋”,大力推进跨村、跨镇、跨县甚至闽浙边界合作,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磻溪镇赤溪村作为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单位,按照打造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田”和“样板区”要求,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扶贫第一村”向“乡村振兴样板村”转变。2020年,试点试验区9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6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86元。其中,赤溪村集体经济收入21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27元。

          硖门畲族乡立足生态有机茶园、畲乡特色民俗、滨海渔村古厝等资源优势,确定“畲乡风情、渔村听涛”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定位,发挥柏洋村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村企合作、资产租赁、资源入股、资金抱团、村社引领等模式,带动渔井、瑞云、东稼等村实现“双增收”,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蔡雪玲 彭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