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您访问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农业农村局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365网新闻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关于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184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时间: 2021-07-09 16:36 来源: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农业农村局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郭小龙、郭宋玉代表: 

          《关于出台山区县产业薄弱村资金扶持政策的建议》(第1184号)收悉,关于你们“加大对产业薄弱村土地流转及发展产业的奖补政策”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抓好产业薄弱村发展是我市乡村振兴“抓两头带中间”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如何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题中应有之意。2019年,市里按照“群众收入最低、村财收入最薄弱、产业基础最差”的标准,梳理确定了全市产业薄弱村306个、涉及103个乡镇,其中柘荣县有20个村、涉及9个乡镇。这些村里面,有的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空心村”,有的是缺少土地发展产业的村,有的是产业品类分散或不成规模的村,还有一部分虽然有主导产业,但是产业效益比较差。针对这些产业薄弱村,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帮扶产业薄弱村工作机制,市、县领导分别挂钩联系103个乡镇帮扶306个产业薄弱村,并确定若干个市直单位作为挂钩单位,实现了产业薄弱村挂钩全覆盖。同时积极鼓励各地探索产业薄弱村发展路径,比如,福安市穆云畲族乡通过抓好产业薄弱村发展5个环节,即“抓调研、抓动员、抓规划、抓项目、抓保障”,有效推动了产业薄弱村发展;蕉城区城南镇充分发挥驻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的专业技能、丰富经验和资源优势,产业薄弱村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着改善。 

          但从总体上看,全市产业薄弱村的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在城镇化背景下,受立地条件差的地区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村年轻劳动力加速向城市流动等因素影响,农村耕地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撂荒现象,特别是山区的山垅田被弃耕还比较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今年以来,我市高度关注农村地区特别是产业薄弱村的耕地撂荒问题,从3月份开始,我局指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撂荒地情况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全市所有建制村没有种植农作物的可耕作耕地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今年5月,我市印发了《关于印发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宁政办〔202147号),明确了我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具体举措,提出要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分类稳妥处置耕地“非粮化”存量,建立健全防止耕地“非粮化”长效机制,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十四五”期间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下一步,我局将把推动产业薄弱村土地复耕复种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产业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大力帮助产业薄弱村发展。一是对在产业薄弱村利用抛荒耕地规模种粮的主体,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完善产业薄弱村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加大对规模种粮主体的扶持,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向30亩以上规模种粮主体倾斜。探索对在抛荒山垅田复垦种植水稻、甘薯、马铃薯、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经营主体的奖补机制。三是在产业薄弱村大力推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效益,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对产业薄弱村内创办的粮食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参评示范社、示范场。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产业薄弱村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黄国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联 系 人:傅灿明 

          联系电话:0593-2923568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农业农村局 

                                  2021527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