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农业农村局网站!
李少春委员:
《关于完善我市产业扶贫机制的建议》(第17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产业扶贫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立足山海资源,组织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全面加快促进群众增收脱贫。2018年,我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6.48亿元,增长4.3%,增幅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二位;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47元,增长9.7%,增幅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7.2万左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平均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
一、关于进一步做好产业扶贫规划,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的建议。在做好产业扶贫规划上,我市坚持抓总体规划和计划精准到户相结合。一是抓特色产业总体规划。近年来,我市突出抓好茶业、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畜牧业、渔业、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构建起了“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二是抓特色产业精准布局。我们始终聚焦贫困村、贫困户能够切实受益,做到精准“布点”、精准带动,力争产业带动“一个不能少”。乡村层面,我们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划布局,确保特色优势产业向扶贫开发重点村及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地区优先聚集。比如,福安市2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布局形成了以葡萄种植为主的脱贫产业;柘荣县5个乡镇(贫困人口占该县的33%),布局形成以“太子参”等中药种植为主的脱贫产业;在福鼎市较为边远的山区乡镇布局形成以白茶种植加工为主的脱贫产业。贫困户层面,我们根据群众人口健康、劳力技能、资源资金状况,逐户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其中,对于劳力技能较强的贫困群众,制定改良品种、扩大生产,走创业致富的路子;对于劳力技能一般的群众,帮助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与之结对,建立产品定向供销关系;对于劳力技能较差的群众,则帮助他们实行土地林地资源流转,以及在“房前屋后”实施力所能及的小型种养殖项目。在帮助贫困群众做好产业项目计划上,我们主要是发动乡镇扶贫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挂钩帮扶贫困户的包户干部,通过深入一线走村入户,深入了解群众家庭资源、技术、劳力状况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确定好发展项目。三是抓资金保障到位。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发展茶产业、食用菌、现代渔业、千亩设施农业、山地农业、林下经济、竹业等。就扶贫部门来说,各县(市、区)每年产业扶贫资金超过1.5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投入1000万元(2019年增加到1500万元)。信贷扶贫方面,在全域推广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模式,建立1.4亿元规模的“小额信贷风险资金池”,建立全额贴息的“减负”机制。同时,推动金融企业深入开展“背包银行垄上行”“定制扶贫卡”“送贷上门”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总量超过6.2亿元,年贷款余额达3亿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覆盖面超过50%。保险“兜底”方面,我们正在开展产业扶贫保险,在群众自愿、政府补贴的原则下,对贫困户享受的现有惠普的农业险种降低自付比例,同时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综合险”,覆盖群众发展的所有特色产业,并采取量化的理赔标准。
二、关于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的建议。我市高度重视龙头带动效应,坚持在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的同时,积极引导龙头组织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加快增收步伐。目前,全市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3家,其中省级以上121家(国家级4家),家庭农场876家。培育农民合作社7590家,合作社总量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实现了粮食、茶叶、食用菌、水产、果蔬、畜禽、林竹、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全覆盖。在产业精准扶贫到户方面,我们已经累计发动近400家农民合作社、172个农业龙头企业、434个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参与带动15483户56088名贫困群众发展脱贫增收产业,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7.8%。从带动的形式上看也较为多样和灵活模式:例如,“帮带分红”模式。动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通过“帮带”和“分红”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如,福建西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优质太子参生产基地,采取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形式,发动柘荣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基地建设,吸纳39户195名村民务工,户均年增收约1.5万元;与10个行政村的村民以合作社的形式推广种植“柘参3号”700亩,参与合作受益的精准扶贫户61户261人,扶贫对象每人年均增收1000-2000元。屏南县寿山乡秋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帮扶、共同出资、信贷入股、吸纳就业、流转土地等多种形式,分门别类引导15户贫困户参与发展黑山羊产业,户均增收7500元以上。例如,能人促动模式。发挥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技能、经济、创业优势,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如,周宁县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创办家庭林场造林1200多亩,1988年7月7日、1989年1月3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两次到黄振芳林场调研。近年来,黄振芳家庭林场结合发展“林、茶、果、药”林下经济,成立“裕农合作社”,带动当地10名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帮助发展脱贫项目和传授技术技能,实现增收脱贫。
三、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议。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下乡”等工作机制。一是送科技下乡。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开展“千师挂千村帮万户”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兽医师、助理经济师)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开展挂钩园区、乡村和帮户工作,与农业企业、农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服务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全市共有1007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与121个乡镇的1292个村、5541户农户挂钩联系,指导和解决技术难题1313个,争取项目数180个,解决帮扶资金2651万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438项,培训农民近5万人次,提供信息服务35000多条,帮助14870多户农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二是强化扶志扶智。近年来,每年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创业农户、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1万多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000人以上,同时还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组织科技特派员1000多名到农业农村一线扶贫,发动4000多名乡土人才与一万多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四、关于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合力攻坚产业开发的建议。在规划引领方面,进一步突出宁德山海兼备的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加快构建沿海现代蓝色农业产业带、山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带、城郊平原现代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的“两带一区”农业发展布局,制定了茶叶、食用菌、水产、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8+1产业发展规划》,并制定出了各个产业分年度、分县(市、区)实现目标的要求,各县(市、区)也将计划进一步细化到乡镇、村,将进一步明确支持政策、项目主体、工作进度等。
此外,我市进一步加快创新和拓展贫困群众产业增收模式和渠道,加快推动群众增收脱贫。在加快旅游增收方面,以“百镇千村”建设为抓手,根据各地资源、产业发展情况,以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目前,全市有14个村被列为旅游扶贫开发示范村,117个村被列入全国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在探索电商扶贫方面,采取“互联网+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现代农业、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人才培育”等方式开展扶贫帮困,市商务局与京东集团签订电子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乡村电商服务站点236个,其中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14个,培训贫困户258人,带动119名贫困户增收。在发展地标扶贫方面,市县两级政府出台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鼓励政策,工商部门统筹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商标品牌企业聚集,促进地标及时成功认定,同时规范使用管理,发挥地标龙头示范作用,扩大地标扶贫辐射效应。目前,我市已核准注册6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其中地标驰名商标8件,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其产品价格平均提高50.11%,从事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4万多元,全市有55.3%的农民收入来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在发展“定制产品”上,发挥一些地区的小气候、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地域人文效应,通过品牌宣传和“定制”消费模式,让贫困户享受“品牌溢价”增加收入。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以“每亩茶园每年租金2万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面向全国招募爱茶人士定制优质茶叶,目前扶贫定制茶园已经有260亩找到茶园主,另外还通过参与“下乡的味道”项目,茶农每年每亩可增收4000元左右。
当然,我市在推动产业扶贫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贫困群众因自身能力原因,无法融入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散、弱、小”问题;还有一些群众存在“等靠要”的落后思想。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制定进一步深化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计划从产业规划、资金扶持、产业带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同时,我们还启动了面对全市贫困人口、全农业品种的产业扶贫保险政策,为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再加一道保险。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扶贫事业的支持,您提出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我们将积极采纳和借鉴,全面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也请您今后为扶贫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领导署名:林洪章(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
联 系 人:夏 睿
联系电话:2829696
365网新闻_365防伪查询系统_日博365邮箱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16日